>聽說猶太人戰前在德國,像台灣的外省人一樣,佔盡所有資源好處,惹得德國人牙癢癢,尤其是在經濟日益窘困的年代(和台灣現在很像)。後來經希特勒的整頓清算後,德國經濟確實拉高了,希特勒獲得了更多支持,才步向統一歐洲的帝國大業之途。
我決定認真破解你的廚留言。
從數字上來說,當時德國有1%(大約50萬人)的人口是猶太人,而它們的平均所得佔了德國的國名所得的3%左右。也就是說,猶太人的平均收入大約是德國平均的3倍左右。
3倍聽起來好像也不少,如果你忽略的幾個史實的話:
(1)德國的非猶太人口當時有1/4是沒啥耕地的,收入幾乎全部都在貧窮線以下的農民,為西歐之最(比較之下當時的英國本土的農民比例是3%)。納粹能夠獲得支持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對這些農民開空頭支票。而猶太人幾乎不從事農業(原因在2)
(2)中世紀猶太人不准擁有土地。他們被迫朝耕種之外的方向發展,而中世紀的時候除了耕種你還能幹嗎?就是從商了,猶太人從商本來就是被逼出來的。猶太人放高利貸更是赤裸裸的抹黑:中世紀的歐洲放貸人(猶太人只佔了一小部分)用現代的標準來看統統都是高利貸。
(3)實際上在工業革命之後除了少數有名的,被種族主義者跳出來抹黑用的例子,絕大部分的猶太人都不是銀行家,金融家之類的。他們更多的是醫生,工程師,裁縫師,以及普通的商人。
(4)因為一般猶太人幾乎都是朝商業/學術/科學/工程/醫學等高收入產業發展,比較之下他們的收入自然比三教九流都有外加1/4農民的普通德國人要高的多。
(5)3%如果算多到足以給德國人正當的屠殺理由的話,今天東南亞的華人我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
德國的經濟提升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前任魏瑪共和的遺產,有一部分是這個傢伙(
http://en.wikipedia.org/wiki/Hjalmar_Schacht)在30年代用盡各種下作的欺騙手段和西方國家周旋出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德國開始大規模擴張軍工業的結果,最後一部分是納粹自己鬼扯出來的宣傳,在二戰之後被當時的(沒有受過半點經濟學教育的)史學家們盲目的照章搬來使用,希特勒自己的功勞基本上完全沒有。
實際上當時(34-39)年德國的經濟並沒有根本上的好轉,證據之一是德國的外匯存底(進出口指標)在這段時間一直維持在2-5週就會完全用盡的狀態,當一個以出口高價值的精密機械而聞名的國家的出口收入只能勉強維持他入口便宜原料所需,你就知道它實際的出口競爭力有多差了(這和希特勒因為“亞利安人的驕傲”一直不肯讓馬克貶值也有關係,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傢伙不是沒有經濟頭腦就是根本不在乎,反正在他的奇葩腦袋裡只要有了東歐的土地什麼都可以解決)。
----------------------------------------------------
認為砍了猶太人才解決社會問題
那就是上了納粹的當
也不想想沒有威瑪共和四處奔走
德國哪來1930年代的復甦
撿別人便宜又把功勞自己攬
這就是納粹
(゚∀゚)<: 實際上殺光了猶太人也不見得能夠解決社會問題,更可能導致社會上的專業人員斷層 (ixZtoMl. 12/09/01 20:58)
----------------------------------------------------
無標題 名稱: 無名 [12/09/02(日)02:03:00 ID:Lrg85pqg] [回報] No.13101 [1推]
>這種東西是不能算平均的,當社會上的垃圾剛好全部都是猶太人時,你不會考慮那麼多,只能說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不如你舉出幾個當時德國的“社會上的垃圾”是猶太人的例子?你以為為什麼希特勒最後要洗腦出所謂的國際猶太?就是因為德國國內的猶太人本來就是沒什麼危害的一群小白兔,真的只拿他們來搞種族主義說不定還不夠勒。
結果虛構出來的所謂夢想消滅亞利安人(在今天這叫做自我感覺極度良好的中二)的國際猶太組織是拿一個白人(羅斯福)作表率,真是神奇。
>另外人民在乎的是生活品質有沒有提升,經濟數據啥的離他們太遙遠了,就像我跟你說我們的人均GDP領先韓國日本,接近丹麥,你相信嗎?
我不想罵人,不過你這個說法非常之腦殘,首先那是70-80年前的事,我們今天要看當時德國實際上的生活平質有沒有成長只能看當時的經濟數據不能問當時的人。第二,當時納粹的宣傳機器就是像你這樣子替人洗腦的,結果還成功了。德國的人均所得在30年代只能算是在歐洲的中間,只有美國的一半,只有英和法國的2/3。有1/4的一窮二白的農民以及幾百萬沒比他們有錢的工人,整個德國經濟是有幾個國際有名的巨大工商業集團(沒有一個是猶太人控制的)比如說IG Farben支撐起來的,結果他們可以洗腦出來一個咱亞利安國家的經濟發展是世界第一,你說呢?
更別提假如你真的認真要談生活品質,德國人在納粹掌權以後的生活品質是一年比一年還要差的。納粹在34年開始就計劃要大力拓展軍事工業,犧牲的正是普通國民的生活品質。他們知道如果提高稅率以支撐備戰會導致社會不穩和普通人對納粹的支持度下降。所以用種種藉口(比如說:都是猶太人的錯啦)在36年開始就對越來越多的民生商品如衣料,肉類等進行固定數量的配給制,從根本上限制的德國人的生活品質。德國的中產階級因為固定配額的配給有錢沒地方花的時候怎麼辦?存錢在銀行。而控制著德國銀行體系的帝國中央銀行則利用這點強制性的要求各銀行要購買德國國債。
這種變相的稅賦系統一直被實行到接近終戰時德國經濟開始崩潰為止,你說德國人在納粹掌權後實際的國民生活品質能夠進步到哪裡去?
或者我們換一種問法:如果德國經濟和人民生活品質在納粹掌權後有所提升,給與納粹行使權力的正當理由的話,那麼他們還要那麼大力宣傳洗腦以及找猶太人做代罪羔羊幹嗎?